星空糖心天美mV
摆潍坊日报闭“叁融合一对接”彰显星空糖心天美mV名校建设特色
●潍坊日报(2015年12月22日第07版)
“叁融合一对接”彰显星空糖心天美mV名校建设特色
□本报记者 徐永喜
星空糖心天美mV以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通过特色名校项目建设,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标准体系构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三融合一对接”的办学特色,强力推进了名校建设,实现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再一次飞跃。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助推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主动适应潍坊重点发展的动漫制作、广告创意、节会展业等产业的形势,扩大文化创意类专业面向,对接中动传媒等文化龙头公司,加大装饰艺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会展等文创类专业建设力度,培养了大批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了潍坊广告创意产业园区、中动动漫基地等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接潍坊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链,组建潍坊市机电设备职业教育集团和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着力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制造类专业群,培养了大批机械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潍柴动力、福田雷沃重工、海化集团、亚星化学等大型公司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助推了潍坊先进制造业和海洋化工业的提速发展。满足潍坊市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产业需要,大力发展物流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服务类专业,开发服务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推动区域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产业发展,大批毕业生成为中百集团、鲁东物流等大型服务类公司的生力军,带动了潍坊现代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瞄准潍坊农林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流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搭建行业领先的产学研平台,倾力打造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等农林类专业,发挥国内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流的农林业技术技能人才,拉动了“蔬菜之乡”寿光、“花卉之乡”青州、“苗木之乡”昌邑等农林产业发展,为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
与潍柴动力、歌尔集团等460余家大型公司深度合作,校企共建现代服务业学院、安博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共建互联网运营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软件外包和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开设了“联想服务工程师班”、“北汽福田管理班”等订单班。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施了“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实际过程,实训过程对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各专业与行业公司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引入行业公司职业标准,构建起“基本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课程体系,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项目的课程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融通。学院将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融合,为当地行业公司培养输送了大批高规格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文化与公司文化融合,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在传承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的同时,积极吸纳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将公司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改革,推进校企融合文化育人。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公司文化进课堂”,融入公司文化元素建设了实训中心,依据工厂化、车间式布局建成机电、汽车实训车间,引入公司经营理念,建立园林绿化公司、中百超市、食品生产加工中心等校中厂,公司文化融入学校学习环境。借鉴歌尔声学等公司文化成功案例,在理论教学层面、实践教学环节、各种活动载体中渗透公司文化,定期举办“公司家进校园”、“优秀学子母校行”和“人文素质讲堂”等系列教育活动,校企文化互动引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学校发展对接区域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
学院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成为“蓝黄”两区发展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引擎器。充分发挥市级研究中心、市级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与数十家公司联合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和新产物研发300余项。开展“三农”服务,建成山东省农业技术干部培训基地、潍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立足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转型的需要,形成了各自的服务特色。例如,根据寿光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农林专业在直接服务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将服务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进行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物质量检测等培训,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形成了完备的服务“三农”体系。建成山东省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潍坊市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培训基地等,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员工业务培训。建设期内,多渠道培训社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1000人次,输送了10000余名高素质高职毕业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