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糖心天美mV
重点专业建设巡礼(十)
编者按: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的载体和龙头,也是反映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综合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开设“重点专业建设巡礼”栏目,将目光投向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共同做实做好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人们生活的智能化快速发展刺激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名校建设启动以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立足当地智能控制产业发展,按照做“强”制造类专业建设思路,瞄准“技能型”靶位,突出专业“特色”,深化校企多元化合作,创建省级精品课程,打造专兼结合创新教学团队,建造一流自动化实训中心,勇夺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助推了品牌专业建设永续发展。
专业目标立足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构建对接职业岗位需求
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建由行业公司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歌尔声学、山东三元等数十家省内外公司调研,通过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借助校企两种教育资源与环境,大力实施“产教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基本素质培养、核心技能训练、顶岗实践历练,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育,通力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在准确研判把握行业公司岗位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校企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课程试题库、习题库、理论及实践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适时调研分析毕业生反馈信息,及时跟踪行业公司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时俱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起融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培养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谈起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该院院长杜洪香教授谈到,“我们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体制创新为动力,融合职业资格鉴定标准,重新整合现有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吸纳优秀公司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又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经过三年建设,与公司合编《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一批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教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组态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双带头人制度引领专业发展 一流师资教学团队业务精湛
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大力实施公司锻炼、海外培训、国内进修、“能工巧匠”进校园、优秀团队培育等“五个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等级考试,先后安排20名教师到山东三元、帅信电气等公司顶岗实践锻炼,相继派出12名教师参加国内和省内进修,遴选5名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培训学习,挂牌设立1个教师工作站,建成了40余人公司兼职教师资源库,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
“我们探索实施双带头人制度,遴选确定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任1名公司技术专家兼任专业带头人,聘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史雪奎等7名高级工程师担任公司兼职教师,承担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锻造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创新团队。”该院副院长尚德波副教授介绍说。
截至目前,4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1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十大杰出创新青年,4名教师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3名教师被聘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一个个数字表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创新团队。
自动化实训中心集产学研一体 SMT实训室与公司生产无缝对接
走进机电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恍若置身现代化公司生产车间:SMT实训室、电子制作实训室、PCB制作实训室、工业网络实训室,校企共建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室……一个个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实训室令人赞叹不已。
SMT生产性实训室的建成,实现了“校中企”零的突破。该实训室的设备组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子贴片生产线,可容纳一个教学班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可面向社会接单生产。SMT生产性实训车间的运行,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产教结合 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师生职业素质提升搭建了良好平台。
“自动化实训中心集教学、职业培训与鉴定、技术研发、产物加工为一体。”机电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主任徐刚副教授介绍,“目前,SMT实训中心与潍坊滨驰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生产产物100余批次300多万件,产物已部分投入市场,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嫁接地方主导产业求开拓 联姻当地支柱公司谋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公司而发展。“我们专业坚持贴近地方主导产业,主动与当地支柱公司合作,紧紧围绕‘三级联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横向联合机电设备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形成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联动,行业、公司、学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王丽卿副教授如是说。
紧扣潍坊电气行业发展新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歌尔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提供100万元奖学金和就业奖励基金,为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学生分批次进入歌尔集团相关生产加工和技术岗位进行“教、学、做”工学交替。两年多来,5名驻站教师与公司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参与了公司《卤井群GPRS无人值守控制系统》、《整体式自动剥皮果汁机》、《室内健身划船机》等4个科研项目开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在滨海校区完成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初步显示良好运行效益。
为帮助学生体验公司文化氛围,组织60名2013级学生深入正通电子等公司职场体验,近距离学习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驻站教师适时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案例,教师工作站已成为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素质的舞台。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优势特长,7名教师被山东三元公司聘为讲师,主动承担山东三元职业培训教学任务,赢得了合作公司广泛赞誉。
“贵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干事比较麻利,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这样的毕业生正是我们公司急需的技能人才。” 潍坊滨驰电子科技公司技术技术员刘君伟对实习学生称赞有加。
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职业技能竞赛展现学生竞技风采
传承和发扬“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育人理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把职业技能大赛看作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提出了“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理念,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行业标准、职场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对接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进一步拓展搭建了优质平台。
“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我们牵头组建机电创新设计协会,成立大学生自动化创新设计中心和电子创新设计中心,通过开展公司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盖汉卿、王帅、刘鹏等十多位职业技能竞赛尖子脱颖而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很快适应角色转换,成为行业骨干和公司精英。”该院副院长解永辉如数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流的团队创造出一流的业绩。2014年,成功承办山东省及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工电子类三个项目比赛,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赢得了上级领导及参赛评委、选手的一致好评。两年来,组队参加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屡屡摘金夺银,先后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个社团获院级“十佳社团”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鉴定点良性运行效益显著 科技服务社会发展广受赞誉
以服务电气行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资源优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成立集培训、鉴定于一体的鉴定中心,组建高素质专业培训服务团队,广泛开展面向行业公司和社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完成了1500人次培训任务。
依托潍坊市机电设备职教集团,组建电气自动化科技服务团队,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优势,深入行业公司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与行业部门、周边公司等合作进行电工、电气控制、PLC控制、变频控制等新技能培训300余人次,为周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30余次。主动面向滨海现代高新公司需要,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等科技服务,与滨驰电子公司合作开展《电子贴片产物的研发、设计与制作》研发,为滨海中小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蓄势扬帆待远航,乘风踏浪放歌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立足“蓝黄两区”电气化产业发展,求实务实,拼搏实干,铸造品牌,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持续快速发展,一个行业内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素质高、发展潜力足的品牌示范专业在名校建设征程上绽放精彩。(葛树强 张凤致)
专业教师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任课教师讲授《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
专业教师现场讲解电气电焊技术
滨驰公司技术专家指导SMT流水线生产
实训指导教师指导柔性生产线操作
领导班子看望国赛备赛参赛选手
在华宸公司挂牌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在山东三元公司挂牌成立教师工作站
与北京竟安城科技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召开潍坊市机电设备职教集团2014年年会
承办山东省电气安装与维修职业技能大赛
学院领导陪同外国专家视察机电工程实训基地
举办“公司家进校园”报告会
深入社区开展电气维修志愿者服务活动
积极开展“绿色环保骑行”志愿者服务活动